最近,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帖子:“保研保去了专硕会不会很丢人?”
甚至有同学因为保研选择了专硕,想要退学重考。
那么,专硕和学硕到底有何区别?专硕真的有那么差吗?保研er又该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学硕和专硕的神秘面纱,为大家的保研之路照亮方向。
什么是“学硕”与“专硕”? BAOYANPAI 学硕的全称是“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专硕的全称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简而言之,专硕侧重就业,学硕侧重研究。这一本质区别衍生出两者在培养模式、学制、费用等多方面的差异。 近年来,专硕扩招已成为主流趋势,这一趋势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须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以数据为例,2025年专硕招生计划人数较上年增长1.9万人,增幅为3.3%。而与之相反,学硕的招生计划人数出现回落,2025年招生计划人数较2024年减少0.6万人,降幅为2.22%。
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的学硕名额减少或直接停招。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已宣布取消部分专业的学术硕士招生。停招专业涵盖了统计学、新闻学等更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领域,这些专业更符合专业学位的定位。
02
专硕和学硕区别大揭秘
BAOYANPAI
学硕一般为三年制,学习周期更长,课程内容更深入,注重理论基础和专业深度。学硕生需要沉浸于大量的科研项目与学术训练中,积累科研经验,为将来可能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专硕的学制通常为两年或两年半,第一年集中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学业负担较重;第二年则多聚焦于实习、求职和论文撰写,以快速步入职场。专硕课程设计偏向实践,适合那些希望迅速找到工作的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少高校基于扩招需求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的考虑,将专硕学制延长至两年半乃至三年,这使得专硕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大,生活成本也随之攀升。
经济因素在研究生阶段的选择中不容忽视。
学硕的学费通常维持在每年8000元左右,奖学金覆盖率较高,且金额颇为可观。许多高校还专门为学硕提供科研补助,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而专硕的学费情况则较为复杂,且普遍高于学硕。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为例,学硕学费按照8000元/年收取,专硕学费则按照48000元/年收取。在一些热门专业,如金融、管理等,专硕的学费更是高达数万元。以复旦大学的金融专硕为例,其学费高达26万元,如此高昂的费用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住宿方面,大多数高校提供给学硕、专硕的住宿条件一致;但在研究生学位扩招的环境下,高校住宿条件紧张,有部分高校不再为专硕提供宿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若还需要额外租房,无疑会劝退许多家境普通的学子。
对于有志于在学术道路上深耕的同学而言,学硕无疑是一条更为顺畅的通道。
学硕生具备直接申请硕博连读或直博的资格,通常情况下无需参加博士入学考试。这种连贯的培养模式,不仅大幅节省了时间成本,更能让学生在熟悉的学术环境中持续深入研究。
专硕虽然其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应用,但在学术研究的深度和理论储备方面,往往不及学硕。专硕毕业生若计划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补足理论短板。在现今博士招生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这对专硕学生不利。
学硕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在就业市场上选择反而更加多元。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中,学硕毕业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科研能力,备受青睐。在高科技企业中,学硕也因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研发、技术创新等核心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学硕的就业方向并非局限于科研和教学领域。凭借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学硕毕业生同样可以进入金融、咨询、管理等领域,从事分析、策划、管理等工作。
专硕的就业方向则更偏向于特定行业,如工程、医学等。专硕在培养过程中紧密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上手行业内的实际工作。然而,与学硕相比,专硕的就业选择面相对较窄。由于其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专硕毕业生在跨行业就业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公务员招考岗位对于专业名称和代码有着严格的要求,学硕的专业与招考要求的匹配度更高。例如,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硕)比“计算机技术”(专硕)更容易找到完全匹配的岗位需求。部分岗位甚至明确规定只招收学术型硕士学历的考生。
相比之下,专硕由于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实践应用,在考公时可能会面临一些岗位限制,尤其是在对学术研究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竞争中,相对处于不利地位。不过随着专硕扩招成为主流,对于专业代码的规定必然会变得更加宽松。
一般来说,学硕保研难度比专硕大,是因为学硕名额少、学费少、进可转博退可就业选择多。但凡事也有例外,需分具体专业来看。
专硕扩招主要集中在理工专业,这类专业专硕名额增多,上岸名校机会更大。而且很多院校专硕培养方式和学硕没什么区别,也有转博机会,选择专硕未尝不是上岸更高院校的捷径。
而临床医学专硕由于毕业四证合一,即执医证、规培证、毕业证、学位证,不需要额外规培,报名人数多,竞争也相对更加激烈。
03 保研er该如何选择? BAOYANPAI 那么保研er究竟如何去选择学硕还是专硕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根据自己未来发展选择 如果目标主要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以提升就业竞争力,而对学术研究兴趣不大,那么专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专硕通常更注重实践和应用,课程相对容易,且会留有专门实习时间。从就业而言,名校的专硕项目,通常比进入一个排名较低的学校的学硕更有优势。 如果对学术有深厚的兴趣,希望深入研究某一学科领域,那么学硕或者直博作为注重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项目,将是更合适的选择。 2.测算难度和投入产出比 大部分院校学硕名额较少,入学考核也更为严格,因为老师们通常期望学生有更高的学术倾向和能力。与之相比,这类院校的专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总的来说,专硕的门槛相对较低,容易被录取,但由于招生人数多,竞争也不容小觑。因此,保研的难度虽然是一个考虑因素,但不应成为决定是否选择某个专业的主要依据。应更多考虑个人的职业目标和兴趣。
04 结语 BAOYANPAI 学硕和专硕,就像研究生教育领域中两条并驾齐驱的轨道,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景和方向,它们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在选择时,应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学术兴趣、以及个人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决策。不管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选择过后的坚持。 两条道路,各有风景,愿你选择那条真正属于你的路径,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