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派
保研派 保研派
首页 / 保研资讯 / 保研干货 / “我好像陷入保研敏感...
“我好像陷入保研敏感期了。”
保研派
2024/08/13
保研派
66
保研派

在高度竞争的保研大潮中,背刺和勾心斗角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堪的常态。不少保研er都遭遇过朋友或是室友的“背刺”和“捅刀”,导致他们对社交圈子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一旦踏入这个“敏感期”,很容易陷入精神内耗和焦虑的怪圈,影响保研进度和结果。





1


保研“背刺”的原因有哪些?




01

内卷严重


有限的保研名额加剧了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导致一些不当行为的产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参与项目和比赛等正当方式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也有少数同学为了快速获得高分,会采取了另一种“背刺”——“偷偷内卷”的做法,比如在老师要求5000字的论文时,有的同学写到了5万甚至10万字;还有的学生会在提交小组作业时,夸大自己的任务量;有的班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关于比赛的消息都不转发到班群。诸如此类现象非常常见,面对如此内卷的环境,“背刺”似乎成了一条捷径。




02

他人的功利心太重


一些学生过于功利心重,对名校学位的追求掩盖了基本的善良本性。他们将保研视为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失去了人性的光辉,部分学生过度重视个人利益,将人际关系工具化。他们将人际网络等同于资源库,唯利是图,见异思迁,忽视了友谊的价值。再者,一味崇尚“胜者为王”的非黑即白思维在其中也是推手。“为赢而赢”的赢家心态,使他们丧失了基本的底线思维和同理心。总的来说,功利心重、利益至上、非黑即白的狭隘思维,是导致保研背刺现象的一些重要原因。




03

压力过大


保研er自身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高度敏感和过度猜疑心理。在这种剑拔弩张的竞争环境中,保研者容易对周围的一举一动过度解读和猜忌。竞争对手一个无心的表情、一句无心的话语,都可能被视为针对自己的讽刺或威胁。甚至可能会有一种时刻被“监视”的不自在感。这种高度敏感导致他们时刻紧绷神经,对朋友同窗怀有戒心,感觉自己的一切都可能被“背刺”。




1


高度敏感会带来什么后果?




陷入精神内耗和焦虑紧张的怪圈



保研者的过度敏感和猜疑心理,往往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竞争对手时刻“监视”的不自在感。在这种剑拔弩张的环境中,一个无心的表情、一句无关痛痒的闲谈,都可能被他们解读为对自己的讽刺或威胁。竞争的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加剧着他们的戒备和警惕,使他们对朋友同窗疏于信任,生怕自己的一切被“背刺”出卖。这种时刻被窥视、被审视的感觉,无疑会令他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精神高度紧张,人际关系也因此而陷入冷淡疏远的境地。



无法专注学习



过度猜忌和树敌不仅会加重彼此的隔阂,也会让自己时刻提心吊胆、坐卧不安,很难真正静下心来专注复习和准备。比如,看到室友每天早出晚归,就自动猜测他是整天都呆在图书馆刻苦学习,于是又为自己没有付出与他一样的努力而感到愧疚和焦虑。这种猜忌和自我怀疑的心理,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陷入一种精神焦虑和内耗的恶性循环。事实上,过度猜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是没有必要的,可能别人也只是出去玩了。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都不尽相同,并不能一概而论。重要的是要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状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复习,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猜忌他人上。与其胡思乱想,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上,真正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方能在复习中事半功倍。




与身边人树敌



与身边人树敌、过度猜忌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不仅会加深彼此间的隔阂,也会让自己时刻提心吊胆、坐卧不安。一旦处于高度猜忌的状态,人就容易患得患失,对周围的一切都存有戒心,认为他人怀有恶意。这种疑神疑鬼的心理无疑会加剧双方关系的紧张,彼此难以真正友善相处,更不用说互帮互助了。事实上,保研组团的现象十分常见,大家可以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然而,在高度敏感的环境下,保研er们很容易丧失安全感,对他人防范心理极重,逐渐与周围人疏远生分,最终在复习路上孤军奋战。




1


保研er如何调整心态?



正确看待竞争关系




保研大潮中,我们难免会将同窗视为竞争对手。但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到,竞争关系是暂时的,而友谊则是永恒的。我们应该用宽阔的胸怀、以和为贵的态度去对待彼此,而不是将朋友视为可恨的对手。竞争固然激烈,但我们更应该互帮互助、同舟共济。比如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各高校的报名信息。一方面,彼此的鼓励能让我们在逆境中坚持下去;另一方面,朋友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事半功倍。一味疏远朋友反而会损失一个坚实的后盾。


专注于自己




在保研路途的最后阶段,各种夏令营报名、网申材料填写、专业知识复习等任务接踵而至,似乎稍有疏忽就会让人陷入无尽的自我质疑和挫折感之中。然而,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保持定力和决心。我们要像马拉松最后一公里的运动员那样,用全身心的专注对待眼前的每一个细节,直面每一项挑战。我们无需过多关注其他人的进度,只需牢牢锁定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冲刺。同时,我们应该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为先,而非一味迎合。如果不想分享个人笔记或近况,大可直接拒绝,不必勉强回答而后内疚自责。高度敏感往往源于一种"讨好型"人格,但有时候并不需要过于在意他人想法。


减少对外界的猜忌




当涉及保研相关话题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而非过度敏感猜忌。当别人问及你的保研近况时,不必立刻觉得对方一定有什么企图,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是在询问别人,你会带有什么额外的意思吗?多数时候,他人的提问都出于单纯好奇或关心而已。当发现自己再次陷入猜忌的"怪圈"时,立刻转移注意力。不去刷手机查看班级群消息,不去听信任何流言蜚语,转而做些其他事情,哪怕是逛街购物也好,总之让自己的精力投注到别处。在与人交流时,时刻提醒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以目标为镜,聚焦于对话的实质内容,减少无谓的猜疑和自我怀疑。


派派说 



保研复习确实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很容易让人陷入敏感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压力陡增,疲惫不堪,情绪容易激动起伏。有时甚至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怀有过度的猜忌和戒心,产生种种不理性的想法。但这也是保研必经的一个阶段,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定能熬过去。




保研派
保研派
保研派
保研派
分享到QQ
保研派
分享到微信
保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