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派
保研派 保研派
首页 / 保研资讯 / 保研讯息 / 保研需要卸载小红书?...
保研需要卸载小红书?
保研派
2024/06/18
保研派
226
保研派

现如今,小红书、抖音等分享类社交软件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这些平台信息丰富、形式多样,让我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生活资讯和热点内容。然而,对于正在备战保研的同学们而言,这些平台是朋友还是敌人,却值得深思。






分享类软件能为我们的保研带来什么?




优点:




往届保研经验


通过分享类软件,保研er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往届保研er的经验分享。这些经验可能涵盖了从保研准备、院校选择、面试技巧到申请材料准备等各个环节,为保研er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分享类软件可以帮助保研er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保研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竞争的过程,更是一个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的过程。通过分享,保研er可以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导师或业内人士,建立联系并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这些人际关系对于保研的顺利进行以及未来的学术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此外,分享类软件还可以提高保研er的信息获取效率。保研过程中,了解院校的招生政策、导师的研究方向、面试技巧等信息至关重要。通过分享,保研er可以快速获取这些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同时分享类软件通常也具备搜索和推荐功能,可以帮助保研er更精准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缺点:




真假难辨的经验攻略


在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往届的保研学长学姐会详细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得,包括复习方法、考试技巧、注意事项等,不可否认有部分对我们很有借鉴价值。但是大多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网上分享的内容五花八门,有些质量良莠不齐,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分辨能力进行甄别。或许通过关注相关账号,我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意向保研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有助于确定方向。但是分享内容可能只是少数人的个人经历,不可全盘接受。我们应该因人因校制定合适的复习规划。同时,看到优秀学长学姐的分享,自己可能会过度焦虑,产生自我怀疑,反而适得其反。





过度规划,压力大增


在小红书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类似“寒假还不准备文书就来不及啦”“你还没开始练口语吗?”这样的标题文章。这种带有焦虑情绪的内容无疑会给保研er带来莫大的心理压力。事实上,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制定复习计划应该因人而异。虽然提早准备文书资料确实有利于保研,但并非一定要在寒假就全部就绪。如果保研er大三下学习任务较轻、没有实习安排,那么可以适当延后文书准备的时间。反之,如果大三下课程密集,不妨在寒假就先着手准备。重点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不盲目跟风、勿被一时的焦虑所扰。




传递焦虑


在分享平台上,保研er们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心得,理论上这有助于减轻备考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但实际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同一专业的保研生之间,更多的是潜在的竞争关系。他们不太可能真实地透露自己的备考进度、阅读资料等具体情况,以防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相反,有些人甚至会故意夸大其词,制造焦虑氛围,使他人产生恐慌,从而获得心理上的优势。这种掩耳盗因此,保研er在利用分享平台时,要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既不盲从也不攻击,学会正确区分和辨别各种信息的真伪。







做足攻略保研就能一帆风顺吗?



提升内核才是王道


单单做足攻略是远远不够的,保研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需要综合素质和全面实力的支撑。攻略固然重要,可以让我们对保研流程、面试形式、如何准备等有全面了解,但不管是保研的哪一环节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作为根基,这需要日积月累地学习和实践。比如哪怕你对面试的流程熟练于心,但导师稍微变通地问个问题,你就被难倒了,那么所有攻略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单一的应试技巧是孤芳自赏,只有综合实力的提升,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真正在保研大潮中杀出重围。除了书本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这些都需要长期锻炼。所以,要想保研一帆风顿,光做攻略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重视内功修炼,全面锻造自己的综合实力。





落实攻略远比做攻略要难


制定完善的攻略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保研成败的是我们能否严格执行、并落实这些计划。做攻略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往往忽视了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和阻力。首先,保研攻略通常是长期的、持续的,需要我们有强大的自制力和毅力。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很容易半途而废、中途放松。其次,攻略中提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学术写作、外语训练、过往资料积累等,都是艰巨的长期任务,我们很难完全按部就班地落实。再者,保研之路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焦虑和压力,这使得我们难以保持头脑清晰,按原计划高效运转。偏差和波动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及时调整策略。这更考验个人的毅力和管理能力,这往往才是保研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保研er应该怎么做?



顺其自然,过度思考反而不利于规划




适度计划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但如果思考过度,原本助力的计划就会变成另一种负担,加重我们的压力。比如有的保研er一份个人陈述的文书,已经修改了好几遍了,但就是不放心直接提交想等到系统关闭最后一天再交,结果最后一天可能因为忙着其他事情就给忘了或者最后一天人太多系统崩了,最后得不偿失。保研本身就是一个全面提升能力的过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学习技能、科研技能、社交技能和统筹能力等宝贵财富,这将终生受用,所以不要过于纠结。只有心无旁骛地按部就班,又能随机应变地作出改变,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游刃有余。


与其沉迷攻略不如提高自己




参考别人攻略固然重要,但过度依赖攻略反而会限制我们的发展空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首先,要夯实专业知识基础。保研的重点在于考查应试者的专业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是立身之本。我们要通过课内课外学习,加强知识储备,并及时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其次,要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科研实践是保研的关键一环,良好的逻辑思维、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可以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科研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远离不必要的干扰。控制焦虑情绪,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圆梦保研。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提高综合素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行稳致远,勇攀高峰。


相信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完美攻略




攻略毕竟是他人的经验总结,不能完全符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应完全按照网上流传的“保研攻略”盲目照办,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盲目跟风很可能会走弯路,浪费了宝贵的备考时间。相反,我们更应顺其自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比如,有的同学基础扎实,可以适当减少基础知识的复习时间,留出更多精力钻研专业前沿;有的同学口语能力较差,就应着力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总之,不要武断地按部就班,而是要因材施教、量身定制。保研之路并无完美的“答案”,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身状况有的放矢,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动中求变,不断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备考效率,为保研卓有成效地打下基础。


派派说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清醒的认知,辨别小红书等分享平台的利弊,理性客观地看待它们带来的影响。只有将其视为辅助工具,我们才能在保研的过程中不被其左右,保持高效、专注的备战状态,最终取得理想的结果。




保研派
保研派
保研派
保研派
分享到QQ
保研派
分享到微信
保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