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是同学们漫漫长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后续走向几乎都是以此为基进行展开的。而大学前三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则是保研的重要基石,往往大部分体现为量化的成绩排名。 成绩排名在保研整个过程处于绝对的主要位置,不仅影响着同学们本校保研的获取,更是目标院校的重要审核条件。 但每年保研中都会出现一些“排名靠后但去往很好的院校”的同学,当然也不乏“排名极其靠前所去院校却大失所望”的同学。 此类现象频发,甚至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明明在保研中成绩很重要,还会出现此类情况究竟是为什么呢? #1准备不足 专业知识准备不足 在大学的过程中,每门课的成绩以及学分决定着同学们的绩点排名,期末考试往往是某门课程一阶段的考察,但是在保研过程中的考核往往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 因此很多成绩排名不错,绩点很亮眼的同学,很可能会忽略入营前的专业知识复习,或是没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或是专业课复习不到位,所以在夏令营或者预推免的考核中难免“落于下风”。 信息搜集准备不足 很多同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专业书”,但保研不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信息战,如果在前期收集信息能力不足,没能及时关注到目标院校的相关动态,那么在招生活动开始后就会陷入被动。 比如临近时间节点匆匆投递,又或者已经截止,那么和那些材料针对该院校进行精心修改过的同学肯定会有一些差距。 同学们可以持续关注学也保研派公众号以及其他相关账号,我们会第一时间及时为同学们发布相关信息,减少同学们的准备时间,有效降低与梦校失之交臂的可能。 材料准备、科研奖项不足 除了知识准备以及信息搜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提前准备,比如熟悉流程、文书投递材料等等,只有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无惧保研中的种种挑战。 或许同学们真的有一个很好看的成绩排名,但是能够获得保研资格的同学可以说成绩都不差,可能和你在绩点成绩上仅有0.5的差距。 排名差距如此小,如果该同学竞赛论文科研“全面开花”,当然能够夺得导师的青睐。 保研不仅看成绩,更是综合素质全面考察的过程,同学们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加分项。 #2成绩排名往往只是“敲门砖” 在目标院校的考核中,成绩排名往往只是一块“敲门砖”,面试表现甚至是导师的看法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面试时的发挥 不可否认的是,好看的成绩排名可以给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但后续的考察才是老师重点了解的部分。 成绩排名也是一把“双刃剑”。你将老师的期待拉至专业第一的位置,一旦后续表现没能满足老师的小小期待,那么很可能会比成绩排名较为靠后的同学更容易让老师失望。 如果在面试过程中你时时卡壳,明明知识都会但就是无法整理成合适的语言说出来,因成绩排名在老师心中留下的好感将荡然无存。 相反成绩略差的同学如果能够对老师的提问应对自如,将会让老师刮目相看,老师将会自动在心里合理提高该同学的能力。 运气也是一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同学就是有一些运气在身上。比如面试前一天复习的内容恰好是面试重点,比如面试的导师刚好是自己的老乡,又比如考察专业问题恰好是一直以来最擅长的部分。 能有这样的运气当然很好,如果没能碰上,就是“千年不中奖体质”,同学们也不用过于焦虑,毕竟保研始终是实力为王的战场。 >>> 除了成绩排名,我们还能为保研做什么呢? 科研、论文加持 部分专业在夏令营入营时明确要求提交参营论文,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往往是同学们基础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的最好的证明。 多名上岸学长学姐亲证:一般如果有论文的话,不论是否见刊,在面试中都将是老师主要询问的部分。 竞赛奖项等身 竞赛是同学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最好体现,正在进行的美赛以及即将开始的大英赛,都是得到广泛认可的高质量竞赛。 当然竞赛选择不要盲目,最好是和目标专业息息相关的竞赛。也有部分专业比较看中实习经历,根据专业不同同学们要有所侧重的进行选择。 信息持续收集 信息搜集不能停,不仅要了解相关院校的招生简章,更重要的是目标院校的一些“隐形要求”,比如更倾向哪些本科背景的同学,对英语要求是不是卡得很死,包括一些考核方式、面试真题以及侧重知识都十分重要。 提前了解导师信息,查看导师发表的相关论文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专业前沿知识也要进行了解,有备无患。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这道理在保研中同样适用。 文书细细打磨 虽然每所高校的所需要提交的材料十分相近,但是不同院校侧重点不同。 有些院校更看重同学们的科研能力,有些院校更看重基础知识,还有些院校喜欢口语能力更好的同学,这就要求同学们针对不同院校进行修改,以此提高入营率。 保研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排除万难方能到达梦的彼岸。在这场跌宕起伏的保研之路上,请用尽全力地奔跑吧! 希望每一个走到保研终点的保研鹅都可以对着自己说一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更多信息,请私聊我,进群(微信号:aiyujiejie2017)